常見水龜種類有哪些?一次解答斑龜、巴西龜、金龜差異與飼養常見問題
身為一個揹著相機跑遍台灣山野溪流超過十五年的旅人,我對水中那些安靜的身影特別著迷。說實話,比起熱門景點,我更愛窩在不知名的野溪邊,靜靜等待一隻龜從水中探頭。台灣的水龜種類雖然不像熱帶地區那樣繽紛奪目,但那份含蓄的生命力,總讓我覺得特別真實。今天就來聊聊這些年我在野外「蹲點」觀察的心得,帶你認識台灣本土與常見的寵物水龜種類!
目錄
台灣原生明星:台灣斑龜
這絕對是你在台灣野外溪流、池塘,甚至市區公園水池裡,最有機會遇見的水龜種類!台灣斑龜(Mauremys reevesii),很多人習慣叫牠「長尾龜」(幼龜尾巴真的很長)或「草龜」。牠們算是台灣分布最廣、適應力最強的原生淡水龜了。我還記得第一次在花蓮一條清澈野溪旁,看到好幾隻斑龜疊在石頭上曬太陽的畫面,陽光把牠們背甲上的紋路照得清清楚楚,那份悠閒感,至今難忘。不過老實說,現在要在都市公園看到野生的,機會少很多了,大多是被人棄養的個體,看了其實蠻唏噓的。
生態環境與分布
牠們簡直是適應環境的高手!乾淨的溪流、水流平緩的河段、農田灌溉溝渠、池塘、湖泊,甚至連都市公園裡人工維護的水池,只要能提供牠們曬太陽的平台(石頭、浮木或岸邊)並且水質別太糟,牠們就能生存(當然,生存≠活得很好)。全台灣從低海拔平地到中海拔山區,只要找得到合適的水域,幾乎都有機會發現牠們的蹤跡。我觀察到牠們特別喜歡有泥質或沙質底層的水域,方便牠們挖掘或藏匿。
壽命
在野外環境下,台灣斑龜活個20-30年是沒問題的。如果是在良好的人工飼養環境中,避開了天敵、疾病、污染、路殺等威脅,更有機會活到30年以上!我就認識一位龜友,他家的斑龜養了快28年了,從他小學陪到現在,成為家庭的一份子。不過野外個體要達到這樣的高齡,難度就高很多了,棲地破壞是最大殺手。
池塘裡的隱士:中華鱉
簡介
說到水龜種類,不能不提這長相特別的傢伙 – 中華鱉(Pelodiscus sinensis),俗稱「甲魚」或「水魚」。嚴格來說,鱉在分類學上屬於「鱉科」,和一般我們說的「龜」(龜科)是不同科,但廣義上大家還是習慣把牠們歸在水龜類一起討論。鱉的外觀和龜最大的不同在於:牠們的背甲是革質的(軟軟的,沒有堅硬的角質盾片),邊緣像一圈軟裙擺(學名叫「裙邊」),鼻子超級突出像個小管子。我第一次在台南鄉下的大埤塘看到野生中華鱉換氣,只露出長長的鼻子在水面,還以為是根小木棍,直到牠潛下去才驚覺是鱉!動作超級迅速。
生態環境與分布
中華鱉偏愛棲息在水流緩慢或靜止的水域底部,像是淤泥底質的池塘、湖泊、大埤塘、流速慢的河川下游或沼澤區。牠們是底棲型的,大部分時間都潛伏在水底的泥沙裡,只露出眼睛和鼻子,警戒心超強,稍有動靜就迅速鑽進泥裡消失無蹤,非常難觀察。在台灣,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、宜蘭等地低海拔的靜水域或緩流水域。想看到野生的?除了運氣,你還得非常有耐心,而且動作要極輕極慢。
壽命
一般認為野生的中華鱉壽命約在30-50年左右(甚至更長),不過因為牠們經濟價值高(被視為滋補食材),野外被捕撈的壓力非常大,加上棲地減少,真正能活到高壽的野生個體其實很少了。人工養殖環境下,如果沒有被…嗯…端上桌,好好飼養也是可以活幾十年的。但老實說,把鱉當寵物養的人相對少很多。
外來嬌客:巴西龜 / 紅耳龜
簡介
這恐怕是全球(也包括台灣)最常見、也最「聲名狼藉」的外來種寵物水龜種類了——巴西龜或紅耳龜(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)。說牠聲名狼藉,實在是因為太多人衝著牠便宜、幼體超級可愛(背甲翠綠,臉頰兩塊鮮紅斑點)就買回家,養大了發現不可愛了、太兇、太會吃太會拉,或根本沒時間照顧,就「放生」到野外池塘、河流。唉,我在北中南各地的公園水池、灌溉溝渠,看到成群結隊曬太陽的,十之八九都是巴西龜,嚴重排擠了原生龜鱉的生存空間。可愛,真的不能成為購買的唯一理由!飼養前請務必三思,承擔一輩子的責任。
生態環境與分布
原生地在北美。但在台灣,牠們憑藉著超強的適應力、繁殖力和雜食性(幾乎什麼都吃),已經成功入侵全島各地的低海拔靜水域或緩流水域,尤其都市公園的水池、人工湖,幾乎淪陷。牠們偏愛有充足陽光、水生植物豐富、底質鬆軟(方便產卵)的水體。適應力之強,有時水質稍差些牠們也能忍受(當然這不是說可以隨便養)。在野外看到牠們,心情其實滿複雜的。
壽命
巴西龜的壽命其實很長!在良好的飼養環境下,活過20年輕輕鬆鬆,30年以上也不算太稀奇。野外的理論壽命也長,但在台灣作為外來種,牠們野外族群的年齡結構如何,研究數據比較少。重點是,牠們壽命長,代表你買回家不是養幾個月,而是可能得照顧牠二、三十年!這點很多人買之前都沒想清楚。
品種介紹
牠們是彩龜(Trachemys scripta)的一個亞種。最大特徵就是頭部兩側那醒目的紅色或橙紅色長條形斑塊(幼龜時期最鮮豔,有些成體紅色會變暗)。另一個亞種叫黃肚龜或黃耳龜(T. s. scripta),臉頰斑塊是黃色的,在寵物市場也看得到,但數量遠少於紅耳龜。背甲顏色隨年齡變化很大,幼體是鮮豔的翠綠色帶黃色條紋,隨著長大,綠色會逐漸變深變暗(墨綠、深棕甚至黑色),黃紋也可能模糊或消失。腹甲黃色,帶有黑色不規則斑點或環紋(每隻龜斑紋都獨一無二)。牠們性格通常比較活潑(說兇也可以),互動性高,但也需要足夠的空間。
金黃色的寶石:金龜 / 黃喉擬水龜
簡介
金龜(Mauremys mutica),學名黃喉擬水龜,在台灣是珍貴稀有的保育類野生動物!牠們的外觀優雅,頭部兩側有明顯的黃色條紋,喉部也是黃色(所以叫「黃喉」),整體色澤溫潤,尤其在陽光下,背甲會呈現一種溫暖的金棕色光澤,非常漂亮。野外的族群量稀少,行蹤隱秘。我自己只有在幾次跟著經驗豐富的生態調查員進行監測時,才有幸在極隱蔽的溪流段遠遠觀察到幾次,每次看到牠們緩緩爬過溪底石頭的身影,都覺得無比珍貴。絕對不能在野外捕捉或騷擾牠們!
生態環境與分布
牠們偏好棲息在水質清澈、水流平緩的中低海拔溪流、河流或其鄰近的池塘、沼澤區域。需要水中有豐富的躲藏處,如石縫、倒木、茂密的水生植物叢。在台灣,殘存的族群主要分布在少數特定、受干擾較少的溪流流域。棲地的破壞、污染與早期捕捉壓力,讓牠們的生存岌岌可危。每次聽到哪邊又因為工程破壞了可能的棲地,心都會揪一下。
壽命
推估在自然環境中,金龜的壽命可能有30年以上。人工保育繁殖下,如果環境適宜,照顧得當,同樣可以達到甚至超過這個壽命。可惜的是,野外能活到壽終正寢的個體比例應該不高。保育工作真的刻不容緩。
神秘的溪流居民:材棺龜 / 食蛇龜
簡介
等等!食蛇龜(Cuora flavomarginata)?牠不是陸龜嗎?這是很多人常有的誤解!沒錯,食蛇龜在中文俗名裡有個「陸龜」的別稱(也叫黃緣閉殼龜、材棺龜),但從生態習性上嚴格來說,牠們更偏向「半水棲龜」。牠們確實需要離水不遠、潮濕的森林底層環境,也會在水邊活動甚至泡水,但游泳能力其實沒有純水龜那麼好。牠們在台灣也是瀕臨絕種的保育類!背部高聳如棺木,頭部金黃色,外型非常獨特。野外數量極其稀少,非法盜獵是主要威脅。有幸在一次非常非常偶然的機會下,跟著研究人員在極偏遠山區見過一次野生個體匆匆躲入落葉堆中,那驚鴻一瞥的金黃色頭頸,印象極為深刻。再次強調,絕對不能盜獵或購買來路不明的個體!
生態環境與分布
牠們的棲息環境比較特殊,偏好中低海拔(約300-1000公尺)鄰近清澈溪流或水源的潮濕森林底層、竹林或灌叢。需要豐富的落葉層提供躲藏和調節濕度,也會利用淺水窪或溪邊濕地活動。主要在陸地上活動覓食,但環境濕度必須很高,且離水源不會太遠。在台灣,僅存於少數幾個保護較好的山區林地。棲地零碎化是生存大患。
壽命
食蛇龜是非常長壽的龜類。在良好的環境下(無論是野外安全棲地或人工保育環境),活過50年大有可能,甚至有研究推測個別個體可能接近百年。然而,牠們成熟晚、繁殖率不高,加上盜獵壓力,野外族群的存續令人憂心。
台灣常見水龜種類比較一覽表
為了讓大家更一目瞭然,我整理了一份表格,比較這幾種水龜種類的關鍵特徵。記得,野外觀察請保持距離,千萬別打擾牠們的生活!
種類名稱 | 原生/外來 | 保育等級 | 典型棲地 | 最大特色 | 常見體長(背甲) | 寵物飼養難易度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台灣斑龜 | 台灣原生 | 一般類 | 溪流、溝渠、池塘、湖泊 | 背甲深色放射紋,適應力強 | 20-25公分 | ★★★☆☆ (中等) |
中華鱉 | 台灣原生 | 一般類 (野生族群減少) | 泥底池塘、湖泊、緩流河川 | 革質軟殼,長吻鼻 | 可達30公分以上 | ★★☆☆☆ (較難/少見) |
巴西龜/紅耳龜 | 外來入侵種 | 禁止輸入、釋放 (常見棄養) | 各種靜水體 (入侵公園池塘) | 臉頰紅斑 (幼體明顯) | 20-28公分 | ★★☆☆☆ (易養但需大空間) |
金龜/黃喉擬水龜 | 台灣原生 | 珍貴稀有 (保育類) | 清澈溪流、鄰近靜水域 | 頭側黃色縱斑,喉部黃色 | 18-22公分 | ★☆☆☆☆ (禁止私人飼養野生個體) |
材棺龜/食蛇龜 | 台灣原生 | 瀕臨絕種 (保育類) | 鄰近溪流的潮濕森林底層 | 高拱背甲,黃緣,可閉殼 | 15-20公分 | ★☆☆☆☆ (禁止私人飼養野生個體) |
關於飼養水龜,我的良心建議
看到這裡,或許你會對養一隻水龜產生興趣(特別是斑龜或合法的寵物龜)。作為一個看過太多棄養案例的觀察者,我必須囉嗦幾句:
- 生命不是裝飾品: 牠們是活生生的動物,壽命可能比你養的貓狗還長(動輒二三十年),需要穩定的環境、食物、清潔和醫療。生病看獸醫(特殊寵物獸醫)的費用可能很可觀。買之前請認真問自己:我準備好照顧牠一輩子了嗎?搬家、結婚、生小孩、出國…這些人生變化,我能帶著牠一起嗎? 一時衝動的飼養,往往以悲劇收場(棄養公園或野外)。
- 空間需求超大! 龜需要的是寬敞的水域和上岸曬燈曬台的空間。一個小小的圓形塑膠缸是完全不夠的!即使是幼龜,也需要足夠游泳深度(至少是龜殼長度的兩倍以上)和提供完全離水上岸的陸地區域(曬台)。成龜更需要大水體環境(例如專門訂做的龜缸、大型塑膠整理箱改造、甚至戶外龜池)。空間不足是飼養失敗最常見的原因之一,也會嚴重影響龜的健康和壽命。
- 設備是基本投資: 養水龜不是只有水和飼料就好!必備的設備包括:
- 強大的過濾系統: 龜的排泄量驚人,強大的外掛過濾器、圓筒過濾器或上部過濾是必須的,否則水質惡化極快(又髒又臭,龜容易生病)。別指望靠頻繁換水解決,那對龜是壓力。
- 專業的加熱設備: 水溫需維持穩定(不同種類需求不同,通常22-28°C範圍),需要可靠的沉水式加溫棒搭配溫控器。陸地區域也需要熱點。
- 合適的UVB燈 + 加熱燈(聚熱燈): 這點超級、超級重要!龜需要 UVB光線 來合成維生素D3,才能正常代謝鈣質,否則一定會得軟殼病(代謝性骨病,MBD),骨骼變形甚至死亡。同時需要 加熱燈(聚熱燈) 在牠們的曬台上創造一個比水溫高的熱點(約32-35°C),讓牠們能提升體溫並幫助消化。這些燈具都不便宜,且需定期更換(特別是UVB燈管,效能會衰減)。沒有提供正確光照和曬台熱點,對龜來說是長期痛苦的慢性折磨。
- 堅固的曬台: 提供完全離水的區域,必須能承受龜的體重且方便龜爬上爬下。
- 食性各異,功課要做足: 不同水龜種類的食性差異很大!斑龜、巴西龜偏向雜食(飼料、蔬菜、水果、適量動物性蛋白如蝦乾、麵包蟲)。鱉則是強烈的肉食性(魚肉、蝦肉、螺肉、專門的鱉飼料)。金龜偏向雜食偏葷。食蛇龜則偏向雜食偏素(在野外吃果實、蕈類、蚯蚓、蝸牛等)。餵食錯誤的食物會導致營養不良或消化問題。請務必了解你養的龜需要什麼。
- 絕對!禁止!放生! 這點必須用最大字體強調:無論是原生種還是外來種,將寵物龜「放生」到野外池塘、溪流、公園,都是極度錯誤且不負責任的行為!
- 對原生龜鱉: 你可能會把人工環境的疾病(例如病毒、寄生蟲)帶給脆弱的野外族群,造成毀滅性打擊。放生的個體也可能搶奪食物、曬背點等資源。
- 對外來種(如巴西龜): 牠們會大量繁殖,強勢競爭,嚴重排擠原生龜鱉的生存空間,破壞生態平衡。巴西龜在台灣水域的泛濫,就是棄養的惡果!
- 對被放生的龜本身: 人工飼養長大的龜,通常已失去野外覓食、躲避天敵、適應自然氣候變化的能力,放生等於讓牠們去送死,過程會非常痛苦。 如果真的無法再飼養,請負責任地為牠尋找新的、合適的飼主,或聯繫相關的動物收容、救傷單位尋求協助。 別讓你的「善意」變成牠們和其他生命的噩夢。
水龜飼養基礎環境參數參考
養龜學問大,環境設定是基礎中的基礎。這表格提供幾個關鍵指標,讓你心裡有個譜(請務必針對你飼養的特定種類再做詳細研究!):
環境要素 | 建議設定範圍 | 重要性 | 備註 |
---|---|---|---|
水體深度 | 至少為龜殼長度1.5-2倍以上 (成龜需更深) | ★★★★★ | 游泳空間不足會導致壓力、肌肉骨骼發育不良。鱉類需要更深水域。 |
水溫 | 22-28°C (依種類微調) | ★★★★★ | 需使用沉水式加溫棒 + 溫控器。溫度過低食慾差、消化不良;過高易熱衰竭。 |
曬台熱點溫度 | 32-35°C | ★★★★★ | 由加熱燈(聚熱燈)提供。龜需在此區提升體溫以維持正常生理機能(消化、免疫力)。 |
UVB 光照 | 曬台區需達到UV Index 3.0-4.0+ (依據燈具距離與種類) | ★★★★★ | 必須使用專為爬蟲設計的UVB燈管或燈泡(非一般照明燈!)。每日開啟10-12小時(模擬日照)。沒有UVB,龜無法合成D3代謝鈣質,必得軟殼病(MBD)! 燈管需定期更換(通常6-12個月),因UVB輸出會衰減。 |
過濾系統 | 過濾器流量需達水體總積的6-10倍/小時 | ★★★★★ | 龜的排泄量極大!強力過濾是維持水質關鍵。外掛、圓筒、上部過濾較常用。需定期清洗/更換濾材。 |
水質 | 氨(NH3/NH4+)、亞硝酸鹽(NO2-)趨近於零,硝酸鹽(NO3-) | ★★★★★ | 需使用水族水質測試劑定期監控。氨和亞硝酸鹽劇毒!良好的過濾系統和定期部分換水(每次換1/3-1/2,注意水溫差)是維持水質的根本。 |
曬台面積 | 至少能讓所有龜同時完全離水趴著 | ★★★★☆ | 提供完全乾燥區域曬燈非常重要。材質需粗糙防滑(如浮木、礁岩石板)。 |
水龜愛吃什麼?食性大不同
養龜不是只有餵飼料就好!不同水龜種類需要的營養差很大,亂餵可是會出問題的。簡要整理一下:
-
雜食性(偏葷): 如台灣斑龜、巴西龜(紅耳龜)
- 優質水龜/澤龜飼料: 應占主食大部分(選擇信譽良好品牌)。
- 動物性蛋白: 偶爾補充:去殼切碎的溪蝦、黑殼蝦(少量)、冷凍紅蟲、麵包蟲(少量)、蟋蟀(少量)、煮熟的魚肉雞肉(極少量無調味)。注意:動物性蛋白比例過高可能導致過肥或營養失衡(幼龜可稍多,成龜應減少)。
- 植物性食物: 非常重要!尤其成龜階段! 提供多種深綠色葉菜(如地瓜葉、大陸妹、青江菜、車前草、浮萍)、水生植物(如金魚藻)、偶爾少量水果(如蘋果、香蕉、草莓)。增加纖維質和維生素。
- 鈣質補充: 定期在食物上灑爬蟲專用鈣粉(含D3或不含D3需搭配UVB燈狀況使用)。
-
強烈肉食性: 如中華鱉
- 專用鱉飼料: 應為主食。
- 動物性餌料: 切塊魚肉(如吳郭魚、朱文錦)、蝦肉、螺肉、新鮮豬肝(少量)、蚯蚓、蝸牛等。需確保來源乾淨無污染,避免帶入寄生蟲。
- 幾乎不需植物性食物。
-
雜食性(偏素): 如食蛇龜(飼養需特殊許可,僅供參考)
- 野外食性: 果實、蕈類、多汁植物葉莖、蚯蚓、蛞蝓、蝸牛、昆蟲等。
- 人工飼養(保育機構): 通常提供多種蔬果(如菇類、木瓜、奇異果、桑葚、莓果、深綠葉菜)、軟體飼料、少量無調味低脂熟肉或爬蟲罐頭補充蛋白質。
- 鈣質補充同樣重要。
-
雜食性(偏葷): 如金龜(保育類,禁止私人飼養野外個體)
- 野外/人工保育: 昆蟲、甲殼類、螺類、小魚、水生植物、死魚腐肉等。
- 人工飼餵會提供優質飼料、切碎的魚蝦肉、昆蟲、搭配水生植物。
關於水龜種類的常見Q&A
Q1: 為什麼在台北市的公園水池裡看到的幾乎都是巴西龜(紅耳龜)?台灣斑龜呢?
唉,這就是外來種入侵和棄養的典型惡果!巴西龜因為幼體便宜、看似好養(其實不然),被大量購買。等長大了、不可愛了、太兇了或者飼主沒耐心養了,就被隨意「放生」到公園水池裡。牠們適應力超強、繁殖力也不弱(雖然在台灣野外繁殖成功率研究數據不多,但成體適應良好),加上沒有天敵制衡,數量就越來越多。而台灣原生斑龜,面對這些強勢競爭者(搶食物、搶曬背點),加上市區水域污染、棲地水泥化等問題,在都市公園裡自然就越來越難生存下去了。在郊野乾淨溪流還是有機會看到斑龜的!
Q2: 水龜需要爬出水面曬太陽嗎?我養在室內沒有陽光怎麼辦?
絕對需要!而且超級重要! 前面講環境設置時就不斷強調UVB燈和曬台熱點。龜爬出水面曬太陽(或曬燈),最主要的目的有兩個:
- 吸收UVB光線: 這對合成維生素D3至關重要,D3是身體吸收利用鈣質的關鍵。沒有UVB,即使你餵再多鈣粉,龜也無法有效利用,最終必定導致代謝性骨病(軟殼病),骨骼變形脆弱,痛苦死亡。
- 提升體溫: 龜是變溫動物,需要外在熱源讓體溫升高,才能維持正常的消化、活動和免疫功能。曬太陽或燈下的熱點(32-35°C)提供這個環境。水溫通常設得比這個低。 所以,室內飼養,必須、必須、必須 提供合適的UVB燈泡(管)和加熱燈(聚熱燈),並確保龜可以完全離開水面到曬台上去接收光照和熱能。單純泡在水裡開個燈是完全不夠的!這是養水龜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設備投入,省不得。
Q3: 可以將不同種類的水龜混養在一起嗎?
非常不建議! 理由很多:
- 疾病傳播風險: 不同來源、不同種類的龜可能帶有不同的病原體(細菌、病毒、寄生蟲),混養容易交叉感染。有些疾病對某種龜可能沒事,對另一種卻是致命的。
- 習性衝突: 不同水龜種類活動性、膽量、食性可能相差很大。例如巴西龜通常較兇猛搶食快,較溫和的斑龜可能搶不到食物,長期處於壓力下。
- 互相攻擊: 龜類領域性雖然不像某些動物那麼強,但在空間受限、資源(曬台、食物)競爭下,咬尾、咬腳趾、甚至更嚴重的攻擊行為都可能發生(巴西龜、鱉類相對機會較高)。特別是體型差異大的個體混養,小龜被咬傷甚至咬死的風險不小。
- 飼養條件差異: 雖然都是水龜,但不同種類對水溫、水深、曬台溫度、食物偏好等可能有細微差異,混養不易同時滿足所有需求。
- 緊迫壓力: 混養環境對龜來說本身就是一種壓力源,尤其是較膽小的種類或個體,可能導致拒食、免疫力下降。 最好的做法是「一缸一種」,如果是養多隻,建議是同種、體型相當、並且提供足夠寬敞的空間。 如果空間有限,寧可只養一隻,讓牠活得自在舒服。混養通常帶來更多麻煩和風險。畢竟不只是不同種類,即使同種類,每隻龜的性格也不同,合不合得來很難說。
說到認識各種龜,不論是台灣原生種還是其他寵物市場可見的水龜種類,都需要扎實的知識基礎。老實說,我剛開始也常搞混,特別是幼龜階段。如果你想更全面性地瞭解市場上各種寵物龜(包含水龜、箱龜、陸龜),避開飼養地雷和非法保育龜類,我真心推薦可以參考這篇整理得非常詳細的圖鑑:如果想更深入瞭解不同寵物龜的特色與飼養要點,可以參考這篇 烏龜品種全圖鑑:從水龜到陸龜,常見寵物龜品種一次看懂!。裡面把常見的、合法的寵物龜種類介紹得很清楚,圖片也豐富,對於避免買到不該養的龜很有幫助。畢竟,養龜是一輩子的承諾,功課做足,對人對龜都好。認識台灣的水龜種類,希望我們都能更懂得珍惜這些溪流湖泊中的安靜鄰居,無論是在野外默默觀察,或是在家中負責任地許牠一個安穩的一生。下次在溪邊散步,不妨放慢腳步,用點耐心,或許就能與這些迷人的水中精靈不期而遇。